十九大代表心聲
■黨的十九大代表、陸軍工程大學校長 王金龍少將
推動科技興軍思想在院校落地生根
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,要樹立科技是核心戰斗力的思想,推進重大技術創新、自主創新,這一戰略思想具有重大引領作用和指導意義。軍隊院校作為軍事理論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,必須把服務戰斗力生成作為核心任務,通過傳播科學精神、普及科技知識、營造創新氛圍助推一流軍隊建設。一是重視基礎研究的源頭作用,集中力量在國防科技核心領域凝練科學問題,實現原創突破;二是緊盯新興技術領域和新質戰斗力生成,加強戰略性前沿探索和預先研究,在新軍事變革中搶抓機遇、贏得主動;三是加強對軍事需求和未來科技發展趨勢的理解與判斷,大力發展顛覆性技術,在戰略必爭領域形成獨特競爭優勢;四是培養一流創新團隊作為基礎支撐,用政策機制吸引一流人才,用事業平臺催生領軍人才,用創新實踐磨礪青年人才,打造結構合理、素質優良的人才梯隊。
以軍事人員現代化助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
黨的十九大報告,著眼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,提出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、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、軍事人員現代化和武器裝備現代化。這一論述揭示了軍事發展的內在規律,指明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必由之路,是實現強軍目標的戰略部署,我們必須深刻理解把握、堅決貫徹落實。
第一,強軍興軍、要在得人。戰爭較量的根本上是人的較量,人永遠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。沒有人的現代化就沒有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,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必須擁有世界一流的軍事人才。缺乏人才支撐,一切都會落空,必須抓緊抓實人才建設這一核心任務。
第二,深刻理解軍事人員現代化的內涵要求,深入研究信息化戰爭的制勝機理,以能打仗、打勝仗為根本目標,努力培養有靈魂、有本事、有血性、有品德的優秀軍事人才,尤其適應現代戰爭技術密集、體系對抗的特點,強化科技素養、戰略思維和綜合素質的培養。
第三,軍事人員現代化必然要求院校教育現代化,院校是軍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,要立足三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,以調整改革為契機,堅持面向戰場、面向部隊、面向未來,重塑現代化教學體系,加強以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建設,聚焦實戰搞教學,瞄準打贏育人才,以軍事人員現代化助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。
相關鏈接一:人物小傳
王金龍少將現任陸軍工程大學校長,曾任解放軍理工大學通信工程學院院長,解放軍理工大學訓練部長、校長,是典型的專家型、學者型領導。他29歲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,33歲晉升為教授,35歲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,帶領的團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。
相關鏈接二:觀點摘錄
聚焦實戰,千淘萬漉育英才
■解放軍理工大學校長 王金龍
(本文發表于2015年12月13日《解放軍報》)
“千淘萬漉雖辛苦,吹盡狂沙始到金。”8年來,我校持續舉辦軍事項目對抗賽。梳理總結這一賽事的經驗體會,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:培育能打勝仗的高素質軍事人才必須注重實戰化的訓練磨礪,院校人才培養要堅持向部隊靠攏、向實戰聚焦。“精武杯”軍事項目對抗比賽,不僅為院校實戰化教學訓練提供了一個平臺,也促進了我們對辦學育人理念的思考。
近年來,軍隊院校實戰化教學訓練加速推進,但在實踐層面還有一些問題亟待研究解決。推進院校實戰化教學訓練,必須牢固確立院校也是戰斗隊意識,始終做到“仗怎么打人才就怎么培養,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練什么”,著眼信息化條件下戰爭需求構建實戰化教學訓練機制,培塑學員的實戰意識、對抗意識和聯合意識,強化教為戰、學為戰、練為戰思想;必須按照“源于部隊、高于部隊、用于部隊”要求,優化完善人才培養方案,科學設置實戰化教學訓練內容體系,確立明晰可操作的考評標準,實現教學訓練與部隊無縫鏈接、與未來戰場緊密對接;必須探索適應打贏現代戰爭需要的訓練模式,常態化實施實踐教學,讓學員在實兵、實裝、實彈和實地環境下完成戰備和演訓任務,參與實戰化訓練組織實施全過程,促進知識向能力素質轉化。此外,還要積極構建開放、融合的教學訓練平臺,打破部隊訓練與院校教育之間的壁壘,積極組織開展軍內兄弟院校、地方國防生高校、外軍院校同臺競技的教學訓練活動,強化我軍院校主動參與國際軍事人才競爭的緊迫意識,不斷提升院校實戰化教學訓練水平。
1、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本站觀點,僅供大家學習參考;
2、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,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,請及時與本站聯系,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;
3、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,文明上網,依法守規,IP可查。
作者 相關信息
內容 相關信息
十九大代表、陸工大校長王金龍少將:推動科技興軍思想在院校落地生根
2017-10-26? 昆侖專題 ?
?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?
?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?
?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?
?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?
? 國資國企改革 ?
? 雄安新區建設 ?
?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?
圖片新聞